捍衛學術言論自由 反對鴨霸財團欺壓研究學者

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台灣石化業 不具備新加坡條件

文章出處: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227454/IssueID/20110305
詹長權(作者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2011年 03月05日
圖片拍攝作者與來源:張樂群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94419147245846&set=a.194401247247636.41355.100000332866168&theater&pid=574277&id=100000332866168

國光石化該不該在彰化興建?六輕五期該不該在雲林擴建?這兩個影響台灣社會、環境、生態深遠的問題,我們應該依據什麼標準來支持或反對呢?近來國內有一種以新加坡裕廊島石化工業區成功擴建的例子來支持擴張台灣石化產業的論調和主張,這種說法似乎在告訴我們:「新加坡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眾所皆知石化業是一個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和廠房土地面積需求很大的工業,為什麼天然資源比台灣還匱乏的新加坡可以克服自然資源的限制發展石化產業而台灣卻不能呢?我們只要將新加坡透過有效的環境管理政策和完善的產業發展策略,就可以了解台灣為何欠缺進一步發展石化產業的條件和空間。

新加坡有比台灣乾淨2到4倍的空氣品質。以2009年的情況為例:全年當中新加坡空氣污染指標(PSI)有91%的天數屬於空氣良好的日子(PSI<50)且沒有空氣不良好的日子(psi>100),而台灣的彰化、雲林一帶則只有21%空氣良好的日子,且有2-4%空氣不良好的日子。中部地區現存的工業區、石化專區、燃煤火力電廠、都市交通所排放的空氣污染和跨縣市跨國境傳輸的污染已經明顯惡化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並且危害居民的健康,從空氣污染總量管制的角度看彰化雲林空氣品質,當地開發新興工業區所需要的乾淨空氣的涵容量顯然已經被現有污染源消耗掉了。

至少需再努力10年

新加坡和台灣都屬於水資源匱乏區,但是新加坡比台灣多三種水資源來供應工業用水。新加坡的用水共有雨水、馬來西亞進口水、海水淡化水、家庭與工業污水淨化再利用的「新水」等四種來源(簡稱4Taps),供應民生、商業及工業生產的用水需求。台灣中部的年降雨量只有2000公釐,要在既有的民生、農業、工業用水之上,再支應這兩個高耗水的石化興建案本來就很困難,要求使用雨水以外的新水源和用水量自給自足是台灣未來新建任何石化工業區先決條件。

填海造陸是地狹人稠的島國提供石化工業土地的唯一方法,但是同樣是填海造地開發工業區,新加坡用外國砂石,台灣則使用本國砂石。這種以不破壞本國既有的地形地貌為前提的填海做法,讓新加坡在工業區開發的同時可以把開發土地對於該國的環境衝擊控制到最小,以取自本國內土石填海造陸興建工業區的做法,勢必破壞既有山河的風貌並且嚴重傷害本國的環境生態。

新加坡開發新工業區不需要考量對農漁業的影響,台灣常常需要以消滅農漁產地來開發新工業區。新加坡的土地中不到1%為農業用途,農漁產值佔其國民所得很小,新加坡人的糧食來源大部分靠進口,本土生產的農產品佔其國民日常消費品項不到3%。反觀國光和六輕所在地的彰化雲林兩縣,以及這兩個石化區污染範圍內的中南部縣市的農業用地面積佔總土地面積六成以上,這個區域是台灣糧食生產的主要基地和外銷農漁產品的主要來源,農漁大國的台灣發展石化工業一定要確保農漁業可以永續發展、農漁民生計可以獲得保障、國民可以取得足量安全健康的糧食。

新加坡人的壽命比台灣人的壽命長,2009年的平均餘命約81.4歲,這個數字比彰化雲林兩縣縣民多3.1歲,新加坡2010年的人均所得約4.4萬美元,這個數字是2009年台灣人均所得的2.5倍,台灣至少要再努力10年才有可能具備類似新加坡「長壽命和高所得」的社會條件,來選擇發展低健康風險和高附加價值的特殊石化工業。

這些台星的對比可以看出來現階段台灣社會、經濟、環境的總體情況顯然不具備「新加坡條件」來繼續擴張石化產業,而彰化雲林兩縣更是台灣最不具「新加坡條件」來作為興建國光石化和擴建六輕的地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