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學術言論自由 反對鴨霸財團欺壓研究學者

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石化政策環評公聽會 引爆「真假乙烯自給率」的論戰

文章出處: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12/109/2mada.html
本報2011年2月12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環保署11日舉行「石化工業政策評估說明會」公聽會,多位學者對於經濟部工業局提出的乙烯自給率計算模式、石化產業與經濟及就業關聯性、以及工業局支持國光石化的雙石化體系是否合理等有不同看法。

原定一整天的會議舉行4個小時後即結束,主席、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表示,還有許多民眾未表達意見、各界提出的質疑工業局也應進一步釐清,擇日再舉行公聽會的延續會議。

邱文彥歸納各界發言提出幾個議題在下次公聽會時聚焦討論。例如學者提到政府擴張石化業不符合國家政策、願景、綱領,包括節能減碳目標、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另外二氧化碳、能源、水資源、地層下陷、白海豚、健康風險、產業結構調整、不再增加環境保負荷等議題,應再詳細評估。

包括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都質疑工業局誇大石化業GDP貢獻,乙烯當成石化產業指標且自行設定乙烯自給率9成也過於武斷。且評估方法有問題、使用模式不當等,工業局應再補充。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要求國光石化案應重新民意調查,公聽會也應到彰化舉行。邱文彥表示,民調應充分反映民意,包括區位選擇、樣本代表、問券設計、資訊溝通等等工業局應再說明。

五輕員工反彈 關廠換八輕?

而工業局設定的石化政策前提是五輕關廠後需要國光石化、六輕五期才能補足乙烯需求量,但今天高雄五輕廠代表吳土水表示,五輕廠還可以運作二、三十年,而且已盡力做好環保工作,沒有道理關掉五輕、另外再興建國光。

邱文彥說,五輕是否關廠牽涉未來國光、六輕五期的討論,五輕104年關廠這個前提也許需要重新論述。此外他強調,各界並非反對某個行業,而是對於國土規畫、規模、區位是否洽當有意見。包括濕地、農地區位的綱領及原則,過去較少具體討論,希望工業局能進一步補充資料說明。

政策環評、個案審查的先後順序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建議,石化政策是個案 (例如國光石化、六輕五期) 的指導性計畫,未完成政策環評前應暫停個案審查。環保署綜計處副處長蔡玲儀說法規並沒規定誰先誰後,但邱文彥認為這之間的連動性如何可以再討論。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認為,先審政策環評再審個案,就像先有容積率再蓋房子,雖然法律沒要規定,但有瑕疵,如果政策環評還沒過,個案環評就過了,會加深人民對政策的不信任。他強調,「這絕對不是法律問題,而是社會對經濟發展的信任問題」。

石化業是否符合節能減碳的政策綱領?

周桂田表示,1998年全國能源會議就開始強調節能減碳,2005年能源會議結論是不鼓勵高汙染、高耗能產業發展,10年來台灣都談到產業轉型,談任何產業都要談與這些政策的關聯性,但石化政策評估卻沒有提到這些,是嚴重缺漏。

2009年全國平均能源密集度8.82元 (每賺100元花多少錢買能源),已高於韓國,而石化產業是147元。台灣能源密集度每年下降2%是馬政府政策,國光石化卻把能源密集度往上抬。台灣是補貼性的能源,石化政策環評也應談到國家是否要繼續補貼能源。周桂田強調,如回到綠色稅制觀點,石化業是否要投資?「答案非常清楚」。

政策環評層次應重新檢討

石化政策被各界視為國家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但今天的政策評估公聽會經濟部只派組長級的官員到場,而且從頭到尾未發一語。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表示,經濟部的石化政策評估看起來比較像「乙烯發展計畫」,因為沒有國際能源、節能減碳政策等課題分析。另外經濟部提推動國光石化是為了維持中油、台塑「雙石化政策的良性競爭」,廖本全認為這是一個虛假的口號,應該說清楚的是「不競爭會怎樣?」

此外廖本全認為,這個資料的政策評估被簡化。例如台綜院表示石化業總用水量2008年約454萬噸,占全國工業用水約28%。但他認為談到用水總量,應包括標的、分配、區域性排擠,但這些在報告中卻都沒談。

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也質疑,水資源應比較區域供需,例如把六輕或國光用水量拿來跟當地用水量比較,不是用全國比,「這是在玩數字遊戲」。

另外在土地資源評估,台綜院的報告寫的是:「若規畫中的國光石化落腳現有工業區,將排擠台灣本島其餘工業用途之土地。目前規畫彰化大城將對沿海濕地以及海岸資源有一定程度衝擊」。

廖本全表示,這種土地資源評估完全沒有指標,正確做法是應提到區位選址、適宜性、脆弱度,以及跟國土規畫的關係、對海岸濕地的直接影響衝擊。

台北大學法律所學生林木興也認為,目前對於土地資源的評估過於簡略,所謂替代方案應包括廠址替代,而區位選擇的重點應有總量管制。

乙烯自給率至少九成、且包含外銷?

由台灣綜合研究院所做的「石化工業政策評估書」指出,石化政策目標是2025年「乙烯自給率至少九成」,依經濟成長預測不同分別提出基準方案、方案1、方案2等三個方案。到2025年乙烯產量分別是:407萬噸、659萬噸、539萬噸,並以方案1、659萬噸為最佳方案。

而所謂方案1,必須興建包括六輕五期、國光石化一期、以及未來因應需求所新增的投資計畫。但由於目前我國超過五成石化中游原料外銷,引發學者對於自給率是否納入外銷的論戰。

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認為這種「把外銷也算作自給率」的算法不對。台綜院的乙烯自給率公式是:總產能/總需求量,而總需求量指的是:提供國內中下游產品需求量,以及國外中下游產品出口量。

他表示,所謂自給率的定義不應該包含出口部份,計算方式應修正為國內總生產量/國內中下游產品對產品的引申需求量。依這個方式計算,我國的乙烯自給率包括三、四、六輕的總產能已超過百分之三百多。

不過台綜院所長許振邦認為,貿易國家計算自給率時都把下游出口算進去,「這是看的角度不同」。我們就有這麼多中下游廠,就需要這麼多需求,全球乙烯進口量只有326萬噸,以後如果國內乙烯增加,如何從市場拿到?價格會增加很多。而所謂的附加價值也不能只看上游,要看整個下游產業。

中油公司安環處副處長胡經武表示,石化產業30年來幫國家發展經濟,與民生物價息息相關,如果石化工業沒有自給自足,進口成本貴就無法造就就業。站在環保立場,希望思考汰舊更新。他也建議,國土規畫時工業區與住宅區應有一定距離,這樣經濟發展跟環境保護就可以和平相處。

乙烯自給率跟經濟成長是否相關?

台綜院是以經濟成長來預測乙烯需求量,但陳吉仲表示,1990國內乙烯自給率38%,1990到1999平均經濟成長率6.24%。而2000年後的乙烯自給率超過95%,2000年到2009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2.65%,顯示乙烯自給率跟經濟成長並沒有直接相關,為何要追求乙烯自給率九成?

另外台綜院報告指出,石化業可帶動紡織品、皮革、化學材料等產業,而且「向後關聯」大於「向前關聯」。不過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認為剛好相反,因為我國上游原料99%以上都靠進口。評估經濟效果應評估對GDP (國內生產毛額) 或經濟成長的貢獻,而不是評估關聯效果或對產值的影響。

王塗發表示,石化業的GDP只占產值的12%,是低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石化業並不符合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促進產業結構朝高附加價值及低耗能方向調整的目標。而陳吉仲推估,國光石化每年效益約330億,但如扣掉外部成本500到1200億,成本超過收益。

知識產業不是開發中國家的定位

對此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認為,一輕時乙烯單位能耗15000,2006年台塑降到4500,石化技術有進步。他說所謂需求當然等於國內加國外,他舉例日本汽車產能占世界三分之一,「可以說汽車日本夠用就好,不要外銷嗎?」

謝俊雄說「島型經濟不靠外銷靠什麼?」知識產業不是開發中國家的定位,是先進國家的定位,現在石化技術99%從先進國家進口。乙烯需求量等於GDP乘1.0或1.5,石化業幾十年的經驗就是這樣,大家公認的。

乙烯需求預測模型有問題

另外陳吉仲指乙烯需求模型不適當,台綜院使用ARIMA模型,只用過去20年的資料預測未來15年的乙烯需求 (王塗發補充至少應50年以上),而且強調是以乙烯價格、國際原油價格、經濟成長率推估乙烯需求量。但ARIMA模型只有針對乙烯需求量這個單一變數做預測,並未考量乙烯價格等那三個因素。

另外台綜院使用另一個模型TaiSEND,陳吉仲指這個模型從未被國際期刊驗證,竟然拿來做乙烯需求的預測模型,「有人這樣預測的嗎?」

陳吉仲強調,如果模型使用不對,表示乙烯預測也不對,之後所有的社會經濟影音分析都應重算。「如果今天是碩士論文口試,可能會不通過」。

台灣要爭將來,也要立明天

台大分子與細胞學系退休教授陳榮銳是彰化人,他說國光石化設在彰化違反國土規畫,因為彰化、雲林是台灣穀倉,雲林因受六輕影響,彰化台化也造成民怨,會有臭氣,彰濱工業區讓彰化西部灌溉系統出問題,很多變成荒地。

「台灣要爭將來,也要立明天」,陳榮銳說,台灣人多地少,發展經濟不要到處拉屎,如果把台灣穀倉破壞掉,未來糧食要從那來,現工業區一個一個設,以後台灣沒有一個農業縣。

他強調,彰化縣為保衛家園意志堅強,鹿港反杜邦的前例在先,國中生都反對國光設廠,社會應重視。如政府強力推行引起公憤,將追究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