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學術言論自由 反對鴨霸財團欺壓研究學者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社論-八輕是台灣難以承受之重

文章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x112010072100436,00.html
2010-07-21 中國時報

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在國家經濟目標大計畫著眼下,國光石化必須要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三百多位學者聯署反對國光石化計畫,環保團體的「全民認股,認養白海豚」之公益申請案亦遞進內政部,政府接手一個難題。國光石化投資是成是敗,很可能在半年內分曉;這其中,政府態度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很多人都喜歡說「環保與經濟發展可兼顧」,但事實上,作過成本效益分析、環境影響評估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兼顧,我們只能在兩者之間求其平衡,期望以較小的環保代價,換取較大的經濟效益。舉例而言,觀光業算是一般人印象中最無汙染、最環保的產業吧?真的對環境完全沒影響嗎?不是,引進大批觀光客帶來的交通、水電需求,還是會對環境產生壓力,只是相對其它工業,其對環境產生的壓力小得多。

因此,對國光石化,終究是要看台灣社會為其支付的成本,與得到的效益作比較,才能確定是否有價值推動。國光石化計畫簡稱八輕,即國內第八座輕油裂解廠,預計在彰化大城,利用四千公頃的溼地,建構一完整的煉油與石化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科技園區。政府急於推動八輕,主要其投資金額龐大,超過四至六千億元,完成後每年創造三五○○億元的產值,及六五○○億的關聯產業間接產值,創造二五○○到五千個就業機會。政府極力推動,主要就是著眼在其龐大的經濟效益。

但有效益就有成本,縱然國光石化公司宣稱其採用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產生的汙染遠低於過去,但石化終究是一個高耗能源、高汙染的產業,必然帶來各種社會成本。根據國光本身估計,包括溫室氣體、健康、農漁業、水資源、生態等社會成本,總計是二一九億元。但其它學者的估算,這個社會成本的數字則遠高於此數字,最高可達千億元以上。

如果先撇開兩方差距甚遠的預估數字,我們可以看看八輕的「前輩」六輕計畫。經多次擴廠後,即使六輕的所有廠房都合乎國內環保標準,但每年用水量相當於半個石門水庫蓄水量,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大概是台灣總排放量的二四%上下,算是台灣「最大尾」的單一汙染排放源。石化產業的排放量占工業排放量的三成多,但產值卻不到其二成,其「高汙染、高排放」的本質應無疑義。八輕規模雖小於六輕,但仍將以接近占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一成的數量,成為台灣僅次於六輕的最大單一排放源。

溫室氣體減量已成為全球趨勢,未來的碳稅、綠色貿易障礙都將一一出現。以產品而言,高排放量產品可能被課高關稅,不符合環保者將被下架;以國家而言,未符合減量者,其產品可能受抵制或課以高關稅。此時政府力促八輕,是否過於不智?政府承諾的減量目標,又怎麼可能達到?

再以產業定位看,過去六輕興建時,所持主要理由是國內乙烯自給率不到四成,現在呢?自給率已超過九成。現在國內石化產品有五五%外銷,其中七五%外銷大陸。大陸目前石化產品自給率約七○到八○%,其「十二五計畫」中仍有不少石化廠的擴建計畫,冀進一步提升自給率。換個方式說,我們是出口石化產品、讓投資者獲利、把汙染留在台灣;未來大陸石化原料自給率再提高後,台灣石化原料的出口利益也將降低。以台灣幅員之小、人口之稠密,我們已有一個難以負荷的六輕後,八輕實在是台灣無法承受之重了。

以台灣經濟發展成熟度、產業層級、社會及人力資源的利基而言,其實已不適合再發展「工業區一望無際,廠廠相連到天邊,煙囪管線競比天高」的經濟型態了。兩年前,行政院曾推出以生技、綠能、農業、觀光、文化創意、醫療照護為主軸的「六大新興產業計畫」,這些計畫頗具前瞻性,何必再走回頭路呢?

一個經濟體的資源─包括土地、人力、資金,甚至政府的著力處,有彼此競逐關係。當台灣資源投入八輕時,相對挹注其它部門者必減;沒有八輕,台灣的經濟、產業不會垮,資源會流往其它更適合、更有效益之處。國光石化不是一般投資案,它產生了許多外部成本,要台灣社會與全民承受;它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甚至是流血支持;而事實上,它又是一個爭論很大的投資案。希望政府慎思,千萬別為了民間投資、GDP的帳面數字好看,而忽略了隱藏性的龐大社會成本,台灣實已無法承受其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