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2011.03.06
爭議不休的國光石化開發案昨天又掀起論戰,國內學者幾乎一面倒反對。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表示,分析石化業經濟效益,他保證台灣若沒石化業,絕對不會像經濟部講的「沒有明天」,事實上「還會有藍天」。
「國內乙烯自給率已超過百分之三百,不需要再增加乙烯產能。」陳吉仲認為,一九九○年代國內乙烯自給率為三成八,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六點二。兩千年後的乙烯成長率大幅成長到九成五,經濟成長率卻僅百分之三點一,表示乙烯成長率與經濟成長沒直接關連。
台大國發所及環保團體等單位昨天舉辦一場研討會,學者紛紛批評國光石化引發的種種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指出,總統馬英九在民國一百年元旦文告中提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產業應淘汰,但長期以來不見淘汰任何高耗能產業,反而持續發展。石化業潛在問題為高汙染、高耗能、附加價值極低,「國光石化若通過建廠,政府宣示節能減碳、環保救國的決心將受到嚴重質疑。」
台大國發所教授周桂田則表示,石化業每年耗費台灣高達四分之一能源,對全國GDP貢獻卻不到百分之二,明顯不成正比。
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表示,常聽到有人說發展石化產業,「新加坡能,台灣為什麼不能?」但新加坡有比台灣乾淨二到四倍的空氣品質,用水方面新加坡較台灣多出馬來西亞進口水、海水淡化水及家庭工業汙水淨化再利用的「新水」。新加坡以國外砂石填海造路,不破壞原有地形地貌,台灣則以本國砂石填海造路,嚴重傷害生態環境。
詹長權認為,新加坡人的壽命比台灣人長、所得也比台灣人高,台灣人並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來承擔新的石化產業汙染。「我國石化業的一百樣產品中,有高達九十七種需要進口,台灣社會經濟情況不具新加坡條件來興建國光石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